印尼与欧盟的全面经济伙伴协定(IEU-CEPA)谈判近日圆满结束,这项协议有望为两国贸易注入新活力。协定涵盖货物贸易、服务、投资等领域,将分阶段降低关税,并强化贸易便利化措施。以下是对协定关键细节的梳理,帮助外贸和制造业企业把握机遇。

协定时间线与关税减让

2024年7月13日,印尼与欧盟达成政治层面的协议;9月23日,两)在巴厘岛正式宣布谈判完成,并签署文本。接下来,协定将提交双方议会审批。如果进程顺利,该协定最早可能于2027年1月1日生效。

协定将分阶段实施关税减让,最终覆盖大部分商品,实现零关税。根据媒体报道,减让幅度预计达80%至几乎全部,具体细节将见诸最终减让表。此协议不止限于货物贸易,还包括服务贸易、投资、海关便利化、政府采购、数字贸易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为企业提供制度性便利。

受益行业与合规挑战

印尼的棕榈油、渔业、纺织品、服装鞋类、家具和橡胶制品等行业将从中获益,而欧盟的机械设备、汽车、化工产品、医疗器械、专业服务及数字业务也将迎来机遇。双方均重视关键矿产及其下游制造领域。

然而,企业需警惕欧盟的反森林砍伐法规(EUDR)。针对棕榈油、咖啡、可可、木制品和橡胶等产品,出口方必须提供“无森林砍伐”溯源证明,并进行尽职调查。欧盟可能将该法规实施延后一年,以允许企业建立IT系统和溯源机制,但标准本身不会松动。此外,要享受关税优惠,还需严格遵守原产地规则,包括本地加工流程和零部件来源的规划。

中国企业的机遇与策略

对中国企业而言,这一协定提供双重优势。一方面,可深化印尼本地市场布局:印尼人口近3亿,城镇化和基建需求强劲,企业可加强品牌建设、渠道拓展和售后服务。

另一方面,通过在印尼本地生产并出口欧盟,可利用印尼与欧盟、美国的关税优惠政策。在当地设立工厂进行零部件制造和总装,结合印尼的政策支持和通关便利,直接对接欧美订单。

关键在于严格把控产地证书和本地化程度。企业需逐条对照原产地规则,确保物料清单(BOM)和生产工序符合标准,否则可能面临调查、货物扣押或补税风险。

总之,印尼-欧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将带来关税减让与规则优化的双重红利。中国企业在印尼布局,不仅能分享本地内需市场,还可借助原产地优势开拓欧美贸易通道。建议企业密切关注审批进展,提前准备合规模块。

作者 印尼王掌柜

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公开信息,由王掌柜汇编分享。如有涉及您的权益,请联系千岛人员,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和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