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聚焦东南亚新能源产业变局 —— 韩国 LG 能源突然宣布退出印尼 142 万亿印尼盾(约合 615 亿人民币)的电池项目,这个消息震动了全球产业链。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印尼政府迅速引入华友钴业接替LG,展现出中资企业在印尼新能源产业中的强大影响力。
先看 LG 能源在印尼投资的”前世今生”。2020 年,LG 能源联合现代、印尼国企高调启动 “印尼大型一揽子计划”,号称要打造从镍矿开采到电池生产的全产业链闭环。当时印尼总统佐科亲自站台,把这个项目比作 “东南亚新能源心脏”。然而五年过去,全球电池产能过剩叠加镍价暴跌,LG 最终选择 “割肉离场”。不过有意思的是,LG 还留了后手 —— 通过与现代合资的 HLI 绿色能源公司,继续运营印尼首座电池工厂,年产能 10GWh 的产线还在扩产。这说明什么?说明印尼的资源禀赋依然让巨头们难以割舍。
再看印尼政府的 “硬核操作”。投资部长罗珊第一时间表态:”我们欢迎所有认真的投资者,包括中国朋友, 中国华友钴业将接替 LG 的项目份额。更绝的是,印尼矿业部同步抛出 “镍税新政”,把电池级镍的特许权使用费压到 2%,而出口未加工镍矿的税率飙升至 19%。这招 “胡萝卜加大棒” 精准打击:既逼退投机资本,又用真金白银吸引产业链玩家。数据显示,2024 年印尼镍加工产能同比暴增 120%,本土电池企业数量翻了三倍。 印尼政府设定2030年部署200万台电动汽车、1200万台电动两轮车的宏伟目标,为下游市场提供确定性需求。
最值得中国投资者关注的是 “中国军团” 的布局。比亚迪在印尼投建 15 万辆电动车工厂,五菱拿下 150 个销售网点,哪吒汽车宣布 2024 年实现本地化生产。更关键的是,中国企业正在打通 “资源 – 技术 – 市场” 的全链路:华友钴业不仅接手 LG 项目,还联合青山控股建设全球最大镍产业园;贝特瑞在印尼投产 16 万吨负极材料项目,直接配套宁德时代供应链。这种 “狼群战术” 让印尼从单纯的资源出口国,变成中国新能源出海的 “前哨站”。
最后划重点:印尼的新能源野心从未动摇。政府计划到 2027 年将电池产能提升至 45GWh,同时投资 300 亿美元建设 “绿色超级电网”。在这场全球能源转型的大棋局中,中国企业凭借技术、资本和产业链整合能力,正在成为最大赢家。当 LG 们在市场波动中进退失据时,中国新能源军团已经用 “产融结合” 的组合拳,在东南亚打下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