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聊点实在的:在东南亚,特别是印尼,只要把“产地”和“合规”做到位,就能有效应对高关税和地缘政治风险。

一、形势判断:关税上调≠无路可走

虽然美国关税政策收紧,但企业仍有出路。自2025年8月起,美国全球主要国家开征“对等关税”,但对东南亚国家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为19%​,越南为20%​相对来说,从这些国家对美出口仍具有竞争力,但美国现在严查那些“假转移、真转运”的行为。核心在于证明“实质性转型”——即产品在本地发生了功能、用途的改变或产生了显著增值。企业需要在物料清单(BOM)、生产工序、良品率以及价值构成等方面留下清晰记录。

另外在对欧贸易上​:越南、新加坡等国利用与欧盟的自贸协定(FTA)享受低关税。印尼与欧盟的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CEPA)若在2026年生效,将为企业打开新通道,但同时也需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带来的碳成本和溯源要求。

二、为什么选择印尼?

印尼能成为应对当前贸易环境的重要支点,主要有四大优势:

  1. 市场与产能双红利​:拥有近3亿人口,内需市场庞大,同时制造业成本相对较低,非常适合家电、家具、橡胶轮胎、机械零部件等产业发展。
  2. 产业承接能力强​:从镍矿到不锈钢,再到电池材料和整机组装,产业链比较完整。电子装配、金属加工、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也日益成熟。
  3. 政策驱动合规化​:印尼推行SNI(国家标准)和TKDN(本地含量)认证,鼓励本地化生产。在合规上做得越深入,越容易获得政府采购和大型项目机会。
  4. 区位优势明显​:靠近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港口众多,航线密集,便于将产品出口到美国、欧洲、中东和非洲。

三、印尼给制造业的“政策大礼包”(用数据说话)

印尼政府为吸引投资提供了多项实惠政策:

  • 经济特区与保税区优惠​:入驻保税区或特殊经济区的企业,可叠加享受设备、原料进口免税等多种优惠,有效改善现金流并提升通关效率。可享受100%企业所得税减免,最长可达20年。减免期结束后,还能再享受2年的50%税收减免
  • 出口退税/免税(KITE制度)​:用于生产出口产品的进口原材料,可以申请关税退税或免税。2025年第一季度,印尼政府已兑现了8.8万亿印尼盾的相关激励,同比增长11.6%。
  • 机器与原料进口关税减免​:满足特定本地化比例等条件的企业,进口用于新建或扩建生产线的设备和原材料,可享受最长4年的进口关税豁免

结束语

美国100%的加税看似严峻,实则是一个分水岭。将关键生产环节真正落地印尼,一次性把原产地规则、碳足迹和溯源管理做到位,就能穿越关税风波,打开对美、对欧贸易的新通道。

作者 印尼王掌柜

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公开信息,由王掌柜汇编分享。如有涉及您的权益,请联系千岛人员,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和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