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安托亲自出席了位于西爪哇省卡拉旺工业区的电动汽车电池工厂奠基仪式。这一项目由印尼国企安塔姆(Antam, ANTM)、印尼电池公司(IBC)与中国宁德时代(CATL)的子公司 CBL(Contemporary, Brunp, Lygend)共同投资,标志着中印尼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迈入全产业链深度融合阶段。
一、百年镍矿史的转折点:从 “矿石出口” 到 “电池制造” 的跨越
印尼拥有全球 22% 的镍储量,长期以来却以原矿出口为主。此次奠基的电池项目是印尼国家战略项目(PSN)的核心组成部分,总投资达100 万亿印尼盾,占地 3023 公顷,涵盖从镍矿开采、冶炼到动力电池生产的完整链条 —— 其中 5 个上游项目位于北马鲁古省东哈马黑拉县,1 个下游工厂落户卡拉旺。

根据规划,项目投产后将形成15 吉瓦时(GWh)的年产能,直接创造 8000 个就业岗位,并带动周边配套产业发展。普拉博沃总统在奠基仪式上强调:“这是印尼从原材料出口国向绿色制造业大国转型的关键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项目合资公司 PT CATIB 由中印尼企业共同组建,体现了双方在技术、资源与市场上的平等协作。

二、产业链解剖:6 大合资项目如何织就 “镍资源闭环”?
这个项目的精妙之处,在于 “全链条覆盖 + 中外资本协同”的布局。我们可以把它拆分为上游(镍矿与冶炼)、下游(电池制造与回收)两大板块,共 6 个合资企业(JV),总结布局逻辑:从矿山到电池工厂,再到回收体系,印尼通过 “安塔姆(国资)掌控资源端,中方输出技术与市场” 的模式,构建起闭环产业链。

三、中印尼合作的 “升级版”:从项目到生态的深度融合
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此次以 “技术 + 资本 + 市场” 三位一体模式参与项目,具有标志性意义:

•技术共享:CATL 将其成熟的磷酸铁锂(LFP)电池技术引入印尼,帮助当地企业突破 “有资源无技术” 的瓶颈。
•市场互联:项目产出的电池除供应印尼本土电动车市场外,还将通过 RCEP 零关税政策辐射东南亚,预计 2030 年对东盟出口占比达 40%。
•标准共建:双方正联合制定印尼首个电池回收技术规范,目标 2028 年实现动力电池回收率超 90%,为全球绿色制造标准提供 “东南亚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普拉博沃政府 2025 年推动的 18 个优先下游化项目中的首个落地项目,体现了印尼对中企的高度信任。正如能源部长巴赫利尔在奠基现场所说:“中国伙伴的高效履约能力,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保障。”

从 “资源伙伴” 到 “创新同盟”
当普拉博沃总统与宁德时代代表共同埋下奠基碑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工厂的开工,更是中印尼合作的新范式 —— 不是简单的 “资源换技术”,而是以平等合资为基础,以技术共享为纽带,以区域市场为目标的深度产业融合。

这片正在崛起的电池产业园,未来将见证 “印尼镍矿” 如何转化为 “全球动力”,而中企的参与,将为这一过程注入 “中国效率” 与 “绿色智慧”。期待更多中国伙伴加入,共同书写东南亚新能源产业的新篇章!

作者 印尼王掌柜

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公开信息,由王掌柜汇编分享。如有涉及您的权益,请联系千岛人员,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和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