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聊一位很特别、也很值得我们尊敬的华裔政治家——郭建义先生。
他昨天刚刚在印尼去世,享年90岁。对很多印尼人来说,他是改革的象征;对印尼华人来说,他更是一个打破天花板的传奇人物。

一、印尼华人,为什么参政这么难?

我们得从印尼的历史说起。
印尼1945年独立以后,华人虽然能做生意、开工厂,但在政治上几乎被排除在外。
到了苏哈托执政那三十多年,情况更糟。
那个时候,华人不能有中文学校,不能出中文报纸,甚至连用中文名字都不行,必须改成印尼名。
更别说当官了,根本不让进。
说白了,就是你可以赚钱,但不能碰政治。只要你是华人,就注定“离权力远一点”。

二、郭建义的坚持和逆袭

郭建义,1935年出生在印尼中爪哇的一个普通华人家庭。他很努力,年轻时出国留学,拿到了经济学博士,回国后当教授、做研究,是印尼顶尖的经济学家。
但是,尽管他有才、有德、有影响力,到了印尼民主改革时期,几次被提名做部长,最后都因为一个原因——他是华人,被刷掉了。大家想想,当你努力了几十年,能力也有了,贡献也有了,却因为你的出身,连机会都不给,换谁心里都不是滋味。
可郭建义没有放弃。他继续写政策建议,参与国家讨论,不抱怨、不激进,就靠专业和担当,一步一步坚持下去。直到1999年,印尼迎来了一位思想非常开明的总统——瓦希德。
瓦希德直接任命郭建义为“经济、财政和工业统筹部长”,这是印尼历史上,第一位华人内阁部长!这个任命,震动了全国,很多人当时都说,“华人也能当部长啦?”

三、他不是为华人争名,而是为国家出力

郭建义当了部长之后,马上投入改革。他推动银行系统重组,整顿财政体制,也提出了很多透明化政策的建议。这些事可能不太“显眼”,但都是关乎国家根基的大事。郭建义说得很清楚:“我是华人,但我更是印尼人,我做的是国家的事。”
他不是只为华人发声,而是为整个国家发展出主意,做实事。后来他还在梅加瓦蒂政府里,担任国家发展规划部长,规划印尼的中长期发展蓝图,影响深远。

四、郭建义之后,华人的参政路也慢慢打开了

其实,从郭建义入阁之后,印尼对华人的态度真的开始发生变化了。
瓦希德总统取消了很多歧视华人的政策,比如:可以恢复中文名字、春节成为全国假日、华文教育也慢慢回来。
再往后,梅加瓦蒂、苏西洛、到现在的佐科总统,越来越多的华人参与到议会、地方政府、甚至内阁中。
可以说,郭建义是“破冰的人”,他用行动证明:华人不是“外人”,也是国家的一份子,也能为印尼出力。

结尾:

郭建义走了,但他留下的,不只是一个名字,而是一种可能。他让整个印尼华人社会看到:我们不只是赚钱的商人,我们也可以是有理想、有担当的政治家,是印尼的一部分。愿他一路走好,也愿有更多年轻人,继续走在他开辟的这条路上。

作者 印尼王掌柜

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公开信息,由王掌柜汇编分享。如有涉及您的权益,请联系千岛人员,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和删除相关内容。